最重要的還是“無縫導航”加上出行方式的“無縫切換”:用戶輸入目的地后,MoDe:Link應用程序會列出可能的路線,然后提供分步導航或分路段導航。該應用程序可包括開車到火車站,攜電動車上火車,然后從火車站騎行至最終目的地,也可以隨著環境的變化更新路線。例如,如果火車已停運,應用程序將會推薦出行者駕車前往。
這些功能在Me和Pro上都能得到很好的體現,不過對于Pro來說意義更大一些,因為“能夠在汽車、公交、火車和電動自行車之間無縫移動并對不斷變化的交通狀況做出回應”,使得快遞能夠選擇最優路徑。
福特的“智能移動夢”
當我們問到自行車成本以及投入量產時間等問題時,福特方面表示,這一切都要看市場的反映。
其實,電動自行車只是一個縮影,它反映的是福特對于未來智能出行所進行的創新性的嘗試。福特在MWC上首次展示的“信息周期試驗”,就是一項旨在收集不同城市區域內自行車使用信息的開源研究項目,通過這個項目,福特想對各種與自行車出行及城市交通相關的數據進行收集和研究。
不過,對于此次福特推出的電動自行車,我們也要看到存在的許多困難。首先從設計、材料等角度來看,這兩款自行車的成本不會低,那么很有可能到最后MoDe:Me和MoDe:Pro會流于概念,成為一個“時尚藝術工藝品”。另外,自行車以及相關的App都基于福特一家廠商的話,推廣的范圍就會大大減小,這樣福特所謂的「信息周期試驗」究竟能達到什么樣的效果還是個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