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三度沖擊A股未果的華力特將借猛獅科技之力發起第四輪“進攻”。
猛獅科技3日公告稱,擬以定增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購買屠方魁等17名交易對方合計持有的華力特100%股權,同時向宜華集團定增募集配套資金。華力特主業為提供智能變配電解決方案,此前曾兩次謀劃IPO未果,與英唐智控(300131,股吧)的并購也未能成行。
再度歸來估值略改
作為資本市場的“常客”,華力特此次方案較此前并未有太多的變化。據猛獅科技公告,華力特100%股權此次交易對價暫定為6.6億元,其中以現金支付1239.51萬元,剩余64760.49萬元以發行股份的方式支付,發行股份價格為27.86元每股,預計發行2324.5萬股。
同時,公司擬向宜華集團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21586.83萬元,發行價格為29.04元每股,擬發行743.35萬股。所募資金將用于本次交易的現金對價支付、中介機構費用支付及補充華力特運營資金。
記者注意到,就在一年多前英唐智控有意收購華力特時,其作價逾6億元,而在彼時,交易對方承諾,華力特2014年、2015年和2016年實現扣非后凈利潤分別不低于5998萬元、7022萬元和8381萬元。
而以猛獅科技此番公告的收購預案來看,華力特在2014年的實際業績表現并未達到預期。
猛獅科技公告顯示,截至2014年末,華力特總資產為6.06億元,凈資產為2.35億元;其2013年度和2014年度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41億元和4.36億元,凈利潤分別為5360.64萬元和4833.34萬元,出現下滑。而根據最新業績承諾,華力特2015年、2016年和2017年度實現的扣非凈利潤應分別不低于6000萬、7800萬和10140萬元。
相比英唐智控收購時的“版本”,華力特選擇調低了近兩年的業績承諾金額。
對于此次收購,猛獅科技態度積極,表示交易完成后公司將成為行業內同時掌握自動化核心技術、多領域項目實施經驗以及電力工程實施能力的少數企業之一,有利于打造核心競爭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PE助推四度“入市”
盡管從未真正踏入A股半步,但華力特絕對算得上是資本市場上的熟面孔。自2011年以來,華力特就開始了謀求證券化的征程,可惜,四年過去了,其仍在門外徘徊。
公開信息顯示,華力特是以智能變配電技術為核心的能源信息一體化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為交通基礎設施、大型廠礦企事業單位、海外電力等領域提供智能變配電解決方案。
2011年4月,華力特電氣首次遞交上市申請,擬發行2600萬股于深交所上市,但被證監會否決。此后,其變更保薦人,于第二年再度申請IPO,最終在嚴厲的財務核查大背景下撤回申報材料。
兩次折戟后,華力特并未氣餒;時隔一年后,其選擇放棄單獨上市,轉而與上市公司英唐智控聯姻,希望通過并購實現曲線上市。
然而,上述重組并未成行。2014年9月,英唐智控宣布,鑒于華力特的資金往來等重大事項尚需進一步核實,在證監會二次反饋意見回復到期日9月5日前,未能提交反饋意見回復相關申請文件,公司決定終止本次重組。
“此前三次沖擊A股未果,華力特應該在某些方面存在瑕疵。此番卷土重來能否成功,要看相關問題是否已經解決。”有分析人士表示。在其看來,華力特如此執著地謀求證券化,與其股權結構密不可分。
華力特股東榜顯示,金穗投資、中世融川、力瑞投資、百富通和天正集團分別持有公司7.51%、6.1%、5.46%、1.88%和1.88%的股份,按照公布的重組預案,若重組成功,上述PE將“借道”猛獅科技實現退出。